阿尔及利亚全面封杀加密货币!比特币挖矿、稳定币、数字钱包、交易所均不合法
阿尔及利亚全面禁止加密货币!根据阿尔及利亚新闻信息平台《Fibladi》报导,阿尔及利亚已于7月24日通过修订法律(第25-10号法律),正式禁止所有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活动。
这项禁令涵盖了加密货币的发行、销售、购买、持有、使用以及推广活动,范围包括比特币、USDT等所有加密资产。此外,法律还将挖矿、使用数字钱包以及经营加密货币交易所列为非法行为,堪称全面封杀。
违反禁令的后果也相当严重,违规者将面临2个月至1年的监禁,以及20万至100万第纳尔(约1,540美元至7,700美元)的罚款。若违规行为涉及有组织犯罪网络或金融犯罪活动,处罚还将进一步加重。
阿尔及利亚官方表示,全面禁止加密货币的主因是要防堵洗钱与恐怖主义融资,并消除逃税与诈骗风险。同时,当局还留意到低电价诱发的「挖矿」活动愈来愈盛,认为即使订定合规框架,执法难度仍高,不如一刀切。这种策略与中国早年封杀加密货币的逻辑相似:国家用「可控性」交换潜在的创新红利。
不过,国际反洗钱组织FATF虽同意各国因地制宜,但核心精神是「风险导向监管」,而非直接封杀。阿尔及利亚选择用最极端手段,确实能达到控管目的,但同时也关上了引进金融科技、提升包容性的窗口。
禁令发布后,当地用户最快感受到的是出入金管道被切断。过去依赖科学登入币安、OKX等交易所的散户,如今一旦被追踪到资金流,将直接面临刑责。目前,阿尔及利亚银行、司法警察与网络安全单位正协同监控,连试图下载钱包App都可能成为执法调查线索。
不过有金融科技分析师对此提醒,全面禁令容易迫使交易走向「地下化」,政府反而更难掌握真实的资金流向:「挡住合法出口后,需求不会消失,只会转往暗处。对执法单位来说,这等于把事情推进更难追踪的灰色地带。」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为加密货币提供明确的监管框架,推动产业发展。例如,香港批准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现货ETF,并向多家加密货币交易所发放牌照;欧盟通过MiCA法案,为欧洲加密货币市场设立了全面的监管标准;美国则更不必多言,川普带头下,比特币国家战略储备、加密货币ETF、稳定币法案、加密货币企业IPO接踵而至,全球接纳加密货币的趋势已经形成。
而从支付角度来看,支付巨头如PayPal、Stripe等,均逐步将加密货币支付整合进其系统,显示加密货币在支付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并走向大众化、推动金融普惠的愿景。
历史告诉我们,技术创新浪潮难以逆行。全面封锁固然能在短期换得表面稳定,但若无配套策略,最终可能在一片地下化的迷雾中失去监管主导权,也让国家与新兴金融架构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