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TC发布FBOT意见书!为海外加密货币交易所重返美国铺路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在昨(28)日发布外国交易场所(FBOT)员工意见书,明确规定海外加密货币交易所如何在不另设美国实体的前提下,合法向美国用户提供服务。这一动作标志着美国监管从过去强调执法的路线,开始朝更友善且具建设性的方向调整。
根据CFTC新闻稿,海外平台可透过登记为FBOT,向美国投资者提供衍生品与加密产品,而无需遵循更严格的指定合约市场(DCM)路径。CFTC代理主席Caroline Pham表示:今天的FBOT意见书提供了所需的监管清晰度,以合法地将过去几年因史无前例的执法监管方式而被驱逐出的交易活动带回国内。
这番谈话透露监管机构希望把因不确定性而外移的交易量带回美国,同时保障投资者接触全球最深的流动性。
我们知道,拜登政府期间,CFTC以「执法监管」策略对未经注册的交易所提起多起诉讼。2023年针对币安的指控,成为市场外移的分水岭。
而川普政府上任后,监管基调逐渐松动。本月稍早CFTC宣布的「加密冲刺」行动,与此次FBOT指南相互呼应,透露政策组合拳:在保护投资者的同时,让创新回流,以重拾美国在数位资产领域的主导权。
FBOT针对注册地位于美国境外、但希望服务美国客户的交易所。平台需证明母国监管强度可比美国,并同意向CFTC提供交易资料。完成程序后,平台可直接让美国用户下单,不必在本土设立实体,也无须符合DCM的全套合规要求。
相比之下,DCM面向设立于美国的交易所,规范范围涵盖治理结构、资本适足、风险管理等面向,门槛相对高。CFTC认为,双轨机制让不同商业模式拥有适当的监管出口,兼顾投资人保护与市场竞争。
市场分析指出,Bybit、OKX等曾限制美国用户的交易所,他们或许将评估重返计划。对美国投资者而言,更多元的产品与流动性可望降低交易成本;不过对美国本土交易所而言,国际平台的回归也意味竞争可能加剧。
然而,美国的加密监管不仅止于CFTC。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等部门如何分工?仍是关键课题。若标准未能同步,可能出现监管套利或重复遵循成本。
此外,CFTC尚未细列FBOT审查时程与资料交换机制。若流程过长或标准不明,平台意愿恐再度受挫。市场参与者因此呼吁,后续应尽快公布技术细节与申请指引,让整体监管环境保持可预期性。